喜欢文学的我与喜欢游戏的你
——会喜欢上彼此吗?
并不存在任何重合的兴趣爱好的两个人会对彼此产生印象只是因为身处同一个教室。
如果是大学生就算是同班在同一个群里,也不一定会对彼此有印象。
哪怕只是对名字那浅薄的认知。
所以是单纯为了成绩苦恼,想要考上好大学的高中生。
在入学当天学校要求穿着白衬衫搭配黑色的裙子或裤子,因为没有写明女孩子一定要穿裙子所以我就跟家人借了黑色长裤。
结果我变成了班里最显眼的女孩子,明明只是不想穿裙子。
在想开口时反而变得有点胆怯。
最后对于并不外向的我,能够与人变得熟悉的唯一契机也只有被分到同一个小组又或者是前后桌的关系。
比如一起为了历史课做PPT演示。
又比如在英语课上被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唱歌。
虽然每个科目的小组都是男女混杂但我能够拥有的朋友只有女性,数量也不是很多,我们都不是特别外向的人。
比如基本上在班级群里潜水,发言次数基本为零。
在陌生人面前并不健谈的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便是阅读,大概是长年累月培养起来的语感所以在这方面的成绩算不上差。
所以时常会有在这方面比较不擅长的同学会来问我问题,特别是在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
虽然我并不觉得这是特别难的题,但既然他们那么说的话在能帮的前提下尽力而为就当成是巩固基础。
从高一到高三。
他也是其中一员。
我喜欢的人。
他个子不算特别高,但比我高一点。
脸有点婴儿肥,眼睛蛮大,笑起来很可爱。
并不高冷,特别活泼。
他的英语特别好,逻辑思维能力很强。
时常跟老师辩论,喜欢追根究底。
数理化的成绩能排前列,成绩很稳定虽然不在前三但基本上也没掉过。
成绩很好,时常在上课时睡觉,被老师叫醒时能马上答出答案。
午休时间基本上在画画。
这些事我不需要特意去观察也能知道的事。
因为世界将灯光打在了他身上,所以观察他也变得理所当然。
那是我最初一个月对他的认知。意识到我喜欢他那天,没有被朋友提醒也没有什么阴差阳错的意外,只是在他开心的欢呼成功时我的心跳特别快。
看着他笑我也特别开心。
我想,想一直看到某人这样的想法,一定只有喜欢。
虽然意识到了喜欢,但我看着基本上聊天记录为零的页面也只能沉默。
默默地。
安静地。
一直看着他。
唯一一次主动大概是听到了他喜欢某个很有名的轻小说结果鼓起勇气跟他要了阅读链接,但之后也不存在后续。
除此之外的小心思大概就是不管什么时候都会额外带笔,因为他总是有点迷糊。
为了借笔给他,我借给了所有人。
为了借纸巾给他,所有人都会向我借纸巾。
结果大家对我的印象都变成纸巾小姐了。
他大概也觉得我特别奇怪吧。
毕竟我看上去不像是会对这些感兴趣的人。
虽然我阅读的范围有涉猎到轻小说但他喜欢的作品我确实没有接触过。
到最后还是只能放弃。
关于恋爱方面的故事直到高一结束只有这样。
至于学业方面我是个怠惰的人,只是勉强过得去,我的两位闺蜜倒是都被选上参加竞赛,所以他们周六也得来学校。
至于我,我是陪着她学习的人,毕竟只有她被选上在电脑方面的竞赛所以我想陪她一起学习。
一个人会很寂寞,所以两个人就没那么孤独。
另一位参加的是化学,有很多很多人。
周六的学校算不上冷清,但绝对无法被称为热闹。
所以遇见了来学校的某人也算不上稀奇,虽然不知道要说些什么但我还是想让自己勇敢一点,同班同学说句话真的没什么。
所以我便询问了他来学校的理由,毕竟周末能在家休息也是很快乐的事,我想不到他来的理由。
他便回答了我的问题,他是来参加社团活动的。
他是英语辩论队的辩手。
我一直没意识到这句话的含金量,直到他在期末考的几天缺席所以去询问班主任时才知道原来是代表学校去其他省参加比赛。
在听到的那瞬间,一股奇怪的情感涌上来。
不清楚是什么样的感觉,但那一定是不好的。
直到他跟同样缺席的同学有说有笑时,才能意识到名为嫉妒的酸涩与丑陋。
但我更唾弃我自己,明明喜欢却不努力只会自顾自沉浸在自己的舒适区,因为不擅长英语就放弃努力得过且过。
三分钟的努力不是努力。
是半途而废。
直到高三,最后一年时我才真切的开始了努力。
且进步巨大,但也只是相对而言。
但我真的很开心,在看到成绩单的那瞬间。
在高三这年我们仍然有着许多小组作业,也许因为我读的是一所私立学校。
与其说是小组作业,倒不如说是以小组为单位发展的课外活动。
有很多很多,但我印象深刻的几次都跟他有关。
是长期的小组活动。
那个时候我才发现他其实会弹键盘,并且满擅长的。
在需要表演的当天,我对着其他组不知道从哪里借来的键盘发出了羡慕的感叹。
他当时就站在我身旁,听到了我说的话,用异常认真的语气对我说抱歉,现在大概来不及了。
那个时候我直接愣住了,眼泪差点掉了下来。
明明只是随口说的话,却被重视着且认真的对待。
我还记得当时的样子,教室里有点暗,他看着我说这句话。
不喜欢他这件事,根本没有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