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心

3.9K 1 0
                                    

我在一個基督教機構中工作,服侍的主要對象是中國大陸教會與來自中國大陸的群體。一次在一間教會分享我對中國的負擔,結束時作了一個禱告,在禱告中我為了中國禱告,但也同時為了香港與台灣禱告。聚會後一位教會的會友告訴我:「幸好剛才你禱告時有為台灣禱告,因為在聚會中有一位來自台灣的老信徒,一直認為你偏心中國,不關心台灣。在中國住的是中國人,在台灣住的也是中國人。當你在禱告中有提及台灣,他才放下心頭大石,否則他很可能會在聚會後給你一場大教訓呢!」

真是有驚無險,但細心一想,我沒有為澳門,也沒有為身處世界各地的華人禱告,我是否偏心中港台的華人而忽略其他的華人呢?

在自己機構的中國事工聚會中,全都是以中國大陸群體為主,文字是用簡體字,語言是用普通話,在過去年間,曾多次被人扣上「偏心」的帽子,較溫和的只會埋怨一下,嚴重的卻會指責一番。「偏心」?自己多少次撫心自問,到底我是否「偏心」?

人總有偏愛,但偏愛不是偏心。例如我喜歡咖哩,不喜歡沙爹,這不能說是偏心。人總有限制,但由於人的有限而不能兼顧所有的人或事,這不能說是偏心。例如運動方面,只有游泳和羽毛球是我的喜好,我不能每一種運動都花同樣的時間在其中。奧運會中的全能運動員也只是十項全能,不可能是二十項或三十項全能呀!

自己仔細思量下,一天忽然在腦海中出現了一個答案,多了一個「心」。我忽然明白我的「偏心」是為了「忠心」。《聖經》中《哥林多前書》提及:「祈求於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 (第四章第2節) 。」人要忠於自己,也要忠於那造他的神。每一件事物被製造出來都有它一定的功用,每一個人的一生都應該有他的目的。創造人的神不單賦予人的生命,也同時給人不同的才幹,不同的召命。中國人不是有一句話說:「天生我才必有用」。當我們看見了一位出色的木匠,一位優秀的運動員,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我們會認為這些人是為他們的專長和才藝而生。若一個擁有寫作天份的人不寫作,擁有設計才華的人不設計,我們會覺得這是一種浪費和可惜。

人要從自己內心的喜愛,別人口中的評語,辦事所見的果效,環境帶來的印證確定自己應該「忠於」何事,何地,何為。人不可能凡事皆為之,但要「擇木而棲」。

美國有一個類似以下的故事: 有一個人結婚後承繼了外父的事業,在地產界頗負盛名,但他的朋友總覺得他悶悶不樂。細問之下,原來他為了外父守業而不能一展所長,被迫放棄他對音樂創作的抱負,太太得知後,鼓勵他把地產的工作交給其他人,以致可以有時間投入音樂創作。自此他的人生便有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改變,雖然他並沒有因此名成利就,但卻帶給他很大的滿足,因為他與他身邊的人都認為他是為「音樂創作」而生的。「忠於所託」是人生滿足的要訣。

事實上也要補充一下,因為「偏心」是指人為偏幫別人而扭曲事實,是非不為。自問並沒有為中國,為大陸群體如此為人,因此事實上也不能說我是偏心,我相信我沒有偏心,我只是努力嘗試忠心。但願人都能如此,不偏心,有忠心,世上便會少爭吵,多建設;人也會少煩惱,多滿足。人的一生只有一生,要今生無悔便要作一個忠心的人。

人生「徐」筆 (一) : 人與事Où les histoires vivent. Découvrez mainten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