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泾渭戰一觸即發

3 0 0
                                    

南宮威急的像隻熱鍋上的螞蟻,清明節的前一天晚上未央宮突然燃起沖天大火。

他立刻調撥了數百名巡防士兵救火,卻收效甚微。

大火整整燒了一夜。未央宮三十六座宮殿淪爲一片焦土。

好在未央宮乃前朝東宮改制而成,在建造時與甘泉宮一樣周圍留出了很大一片空地,爲的是避免刺客潛入其他宮殿行刺儲君。

是以此未央宮雖然燒的半點不剩,卻并未殃及到其他宮殿。

初春幹燥往年也偶爾會有宮殿走水的事情發生,可誰不知道蓁蓁公主是陛下的心頭寶呢?

南宮威忙了一夜,次日一早主持完朝會,連一口水都來不及喝匆匆回府與謀士商議對策。

謀士分爲兩派,一派主張:立刻派傳令官将這件事呈報陛下,自認失察請聖上裁斷。

另外一派則主張說:陛下既然任命二皇子監國,就應該拿出監國的态度來。

若失火的不是未央宮而是一座普通的宮殿,還會去将此等小事報給陛下嗎?陛下看了奏報會不會認爲二皇子暫不具備儲君的能力?

南宮靜女雖受寵卻也隻是一位公主,二皇子如此小題大做隻會讓陛下看輕。

此時應該做的是找出未央宮失火的原因,将失職的宮人悉數關押交給大理寺,有條不紊的處理好朝務。

南宮威覺得兩邊說的都有道理:呈報可以将自己的過錯降到最低,卻失了國儲風采。不呈報父皇回來或許會怪罪,但不失儲君風度......

南宮威最終采納了第二條意見,将未央宮内幾位掌事女官和負責巡防的侍衛長羁押送到了大理寺,并派人積極調查失火的原因。

他想着:朝中的大小事宜自己處理的井井有條,父皇回來未必會怪罪自己。

就在昨日,南宮威收到四皇子南宮震傳來的密信:清明前夜祖墳失火父皇獨自上山祭拜;南宮靜女的坐騎受驚驸馬齊顔救駕有功,草原餘孽聚衆叛亂,北九州節度使力戰不敵,夷州失守......

南宮威眼前一黑,跌坐到椅子上半天沒回過神。

祖墳與皇宮同日失火,父皇會怎麽想?

傳令官竟然繞過自己這個"監國"皇子,将軍報送到了皇家獵場......

這不是擺明了告訴父皇,有些大臣并不認可自己的監國身份嗎?

原本還指望父皇出巡這一趟心情大好,不追究自己的過失,看來是不可能了。

南宮威與謀士商議了一天一夜,也沒拿出一個好的辦法。

侍衛火急火燎的跑來,跪到殿外禀報道:"殿下,陛下召你立刻進宮。"

"什麽!?父皇回來了?什麽時候的事兒?"怎麽這麽快!?

"小人不清楚,聽說是剛剛回宮。"

南宮威連朝服都來不及換,騎上快馬向皇宮趕去。

南宮讓坐在高位上看着眼前的三道奏折,面色陰沉如水。

"二皇子到。"

南宮威拎着長袍下擺大步流星的來到大殿正中,倒身便拜:"兒臣叩見父皇。"

南宮讓随手抄起案上的筆擱砸了過去:"逆子!看看你都幹了什麽好事!"

"嘭"的一聲,分量十足的純金筆擱砸在了大殿上,将那塊堅硬的玄色地磚砸成了幾塊。

南宮威看着滑到他面前的筆擱,驚出了一身冷汗:"兒臣罪該萬死,請父皇保重龍體。"

南宮讓冷哼一聲:"如今你也就剩這張巧嘴了!逆子!枉費朕一片苦心将偌大的朝堂托付給你,不過一個月就出了這麽大的事情!"

南宮望站在一旁垂首禁聲,卻暗自竊笑不止:齊顔這一計果然毒辣,老二這次算是折了!

"兒臣罪該萬死,已将當日失察的宮人全部羁押送交大理寺,并且第一時間封鎖了消息将民間的影響降至最低......"

南宮讓沉默片刻:"你先站到一邊兒去。"

"謝父皇。"南宮威從地上爬起,主動站到了隊伍的最末。

他這才有時間看清楚殿内衆人,所有成年皇子竟全部在場,朝中大半的官員也都來了。

南宮讓将一份剛寫好的聖旨交給四九,後者來到禦階前朗聲念道:"奉天承運皇帝,诏曰:宗正寺卿公羊忠,禮部尚書管達、衛尉寺卿晏允、玩忽職守,辜負朕之重托,釀成大錯。即刻革職,羁押刑部天牢,待審清三人其餘罪狀再行定罪,欽此。"

三人聽完聖旨默默的跪到地上謝恩,主動将烏紗帽摘下放在身前,退到大殿門口由侍衛押了下去。

至始至終沒有半句申辯,而殿中不乏有與這三人素來交好的大臣,也無一人出列爲這三人求情。

南宮讓用一句"玩忽職守"蓋過了祖墳失火的事情。雖然南宮讓有意封鎖了消息,但是朝中的重臣也都聽到了風聲。

沒有人敢站出來求情,這三人也隻能認罪。

沒牽連到家人已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南宮讓揉了揉眉心,強打着精神說道:"商議另外一件事,朕剛剛收到最新一份奏報,北九州異族餘孽暗中集結,侵占牧場數座,洗劫府庫與軍械庫。自夷州之後青州府也岌岌可危,朕已命鎮北将軍上官元返回幽州領兵平亂,但這些異族人卻如蝗蟲般越聚越多。列爲臣公說說吧,都說說、幾位皇兒也說說。"

中書令邢經賦手持玉笏站了出來:"啓奏陛下,臣有話要說。"

"講。"

"臣還聽說:異族人兇殘成性每到一地便屠殺當地百姓,如今北九州人心惶惶,各府百姓舉家逃難。繼續發展下去,洛北九州八十一郡将會淪爲數座空城。朝廷十幾年的苦心經營亦将付諸東流,修建好的堅固城池将做他人嫁衣,當初陛下獎勵各地百姓北遷定居的銀兩也都白費了,不論異族人是否真成了氣候,陛下也應借着此處将異族人徹底鏟除,否則輕則丢失州府,重則動搖國本。"

南宮讓沉默半晌,長歎一聲:"非我族類其心必異,朕當年就不該婦人之仁。若聽從你與陸太尉的谏言也不至于釀成今日之禍啊。"

邢經賦是南宮讓登基後一手提拔起來的肱股之臣,位極中書令。

一直以來都是對抗太尉黨的中堅力量,草原平定後水火不容的二人卻是意見難得的統一。

陸權認爲異族人茹毛飲血,粗鄙難教;應集中起來就地坑殺,以絕後患。

而邢經賦責主張将異族人分批次捆綁成串,由騎兵和弓箭手驅趕着跳入洛川,并在下遊水勢平緩地帶布置強弩手,将活口射殺。這樣既可以節約朝廷的人力,也能避免大量屍體堆積而引發的時疫。

南宮讓卻否決了二人的谏言,但僅僅隻是出于政治的考慮。

他一向以德行治天下,如此殘暴行徑會讓他失去民心。雖然他從心理認同這二人對異族人的看法,但卻無法這麽做。

邢經賦看穿了南宮讓的心思,再次提議将異族人劃至賤奴籍,并命他們原地爲朝廷修建城池,這樣也可以節省一筆開支......

可以說草原人戰敗後能有今天的局面,上位者南宮讓難辭其咎,但邢經賦和陸權也起到了不小的推動作用。

吏部尚書鄧鴻遠跟着站了出來,谏道:"陛下,正所謂亡羊補牢爲時未晚,依臣之見朝廷應派幾路欽差前往九州安撫民心,令各州府積極強加戒備并調撥大軍開往洛北平定叛亂。"

南宮讓點了點頭:"兩位卿家所言甚是,其他人呢?"

兵部尚書史弘致站出來說道:"啓奏陛下。朝中目前有四十二萬軍士駐紮在各地校場日夜操練,除八萬京城護衛軍不易調動外,還有三十四萬軍士可随時出征。"

戶部侍郎烏靈山說道:"截止到景嘉六年,各地呈報到戶部的卷宗上統計,民間共有在籍軍戶一百八十萬,亦可随時應征入伍。"

邢經賦說道:"三十四萬大軍已足夠對付異族賤奴,此時正值春耕,還是讓軍戶留在家中從事農事吧。"

戶部侍郎拱了拱手:"中書令大人說的是。"

南宮讓面色稍霁:"領兵将軍的人選,諸位愛卿可有舉薦?"

等待已久的南宮望站了出來:"父皇,兒臣舉薦一人。"

"何人。"

"太尉陸權,陸大人。"

南宮讓俯瞰着南宮望,面色無一絲波動讓人看不出情緒:"陸愛卿固然是首推之選,不過他年近花甲朕不忍再勞動他。"

"兒臣知父皇苦心,但還是認爲此戰陸大人是最佳人選。"

"哦?說說你的理由。"

"是。兒臣以爲,此戰務必要勝,最好能初戰告捷一舉殲滅異族反賊。唯有如此洛北的百姓才能安心返家。二來,陸太尉當年挂帥親征洛北,短短幾個月便橫掃整個草原,即便是過了些許年頭餘威猶在,由他挂帥軍心安定,朝廷雄師更是如虎添翼。"

南宮讓點了點頭,自己最開始的想法也是這樣。

不過在途中經過慎重的考量,改變了主意:好不容易架空了太尉府再過不久就能将之連根拔起......

可邢經賦和皇三子說的沒錯:陸權的用兵之道一向已以剛猛迅捷著稱,别的将領确不如他。

南宮讓不由得多了南宮望一眼,相比于老二的"失職"這個三兒子倒是順眼多了。

就在南宮讓準備下旨的時候,突然有一人跳了出來。

吏部侍郎舒立人禀報道:"啓奏陛下,太尉大人此時并不在京中。月前太尉大人舊傷複發,向吏部提交了前往立山藥泉養病的手書,得到了二皇子殿下的批準。"

【GL】泾渭情殇 - 请君莫笑 I (完结)(第1至200章)Donde viven las historias. Descúbrelo ahora